新闻动态
- 发布日期:2025-06-25 19:40 点击次数:170 延续几代人的计划生育,正在进一步影响我国的人口负担。
衡量一个经济体人口负担的,有一个非常好的数据,那就是抚养比。
抚养比是一个人口学上的概念,指的是人口总体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。直白来说,就是一个劳动人口可以养活几个非劳动人口,因此抚养比也被称为“总负担系数”。
从2021年开始,我国的人口总抚养比已经达到47%,并且连续三年都保持在高位水平。
这意味着,从人口结构来看,我国的人口结构有两个大的趋势,一个是少子化,一个是老龄化,当新生儿不断下降,老年人不断增多,中间的劳动人口不断萎缩的时候,我国的人口抚养比未来还会不断增长。
届时,整个社会的人口负担也会越来越重。
展开剩余87%而人口抚养比,也就是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结合起来的数字。
少儿抚养比=(14岁及以下人口数) /(15~64岁人口数)× 100%,即一个劳动人口可以养活几个少儿。
老人抚养比=(65岁及以上人口数)/(15~64岁人口数)× 100%,即一个劳动人口可以养活几个老人。
这两者结合起来,就是总抚养比。等于(14岁及以下人口数 + 65岁及以上人口数)/(15~64岁人口数)× 100%。
2023年,我国人口总抚养比为47%,而在近十年来,我国人口抚养比总体是呈上升趋势。在2011年,我国总抚养比仅仅只有34%,过去十年时间里,总抚养上升至47%,这也导致一个劳动力的抚养负担增加了13个百分点。
人口抚养比的增长,还能够解释今天的很多社会经济现象。
例如,为什么年轻人更不愿意生娃了,从抚养比来看,劳动人口养育少儿和老人的负担,还在不断加重。
随着我国迈入老龄化社会,未来劳动力人口身上的担子还会更重,反过来,也会进一步限制今天人们的生育意愿。
拆分看,2023年我国少儿抚养比只有24%,和2011年的22%相比,甚至还有下降的趋势,这主要还是因为出生率的下降,导致少儿抚养负担没有太多增加。
但随着老龄化的加剧,老人抚养比增长显著。2011年,我国老人抚养比仅为12%,到了2023年这个数字变成了23%,老人抚养负担在十年时间里增长一倍。
尽管少儿抚养比没有增加,但由于老人抚养负担加重,也进一步让中间层的劳动人口压力加剧,最终,这也会反过来影响到他们的生育意愿。
为什么我国的人口结构会演变成今天这样一个“两头轻,中间重”的特征?
这就不得不提到计划生育。
从80年代开始,一直到2015年左右结束,这场持续了三十多年的计划生育,不仅仅影响了几代人的生育观念,也一定程度上彻底改变了我国的人口结构。
在计划生育之前,也就是70后的父辈,基本上都是生育四五个子女,甚至更多,因为那时候是农业时代,大家还是看天吃饭,多养娃,本质上也就是养儿防老。
那是我国第一代婴儿潮,每年出生人口都在两千多万人。
计划生育后,尽管出生人口仍然还维持在两千万的高位,但已经逐年下降,到了1998年,已经跌破2000万人口大关。
当然,更重要的还是,计划生育带来的的影响不止一代人;人口减少是呈代际递减状态的,假设计划生育少生了4亿人口,这少生的4亿人口基数,按照今天1.0左右的总和生育率,那也是2亿的下一代新生人口,如果再往下延续,那就是1亿人、5000万人,最后变成2500万人。
由于少生的人口基数,也会代代向下传递,最终影响几十年乃至数百年。
以今天的视角来看,今天的生育主力军,就是计划生育时代的一批人,他们从小被灌输“只生一个好”,自然也会身体力行去接受这一观念。
即便有人认为今天多生更好,但在各项成本不断上涨面前,今天的生育也早已经不是添一双筷子那么简单。
少生的4亿人口劳动力,显然是加重了今天的人口负担,也就是所谓的人口抚养比。
除此之外,我国第一代婴儿潮们,也在不断步入退休年龄,这又带来另一个问题:人口老龄化。
目前,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经超过3亿人,在总人口中占比22%;第一代婴儿潮老去,搭配计划生育带来的少子化,最终导致了今天的人口抚养比不断加重。
抚养比47%,到底意味着什么呢?很多人对这个数字没有概念,我们不妨举个例子。
以一个独生子女家庭为例,一个典型的家庭结构是一对夫妻,供养一个未成年孩子,抚养比为一个孩子,加上四个退休老人。
所以,实际上的抚养比是多少?是(1+4)/2=250%。也就是1个人要养活2.5个人。
按照今天大城市的生活成本,1个人要养活2.5个人,还要存钱养老教育以及买房,对上班族来说,几乎养不动。
如果叠加四个老人都没有退休金,对年轻人来说,更是压力山大。
全国的抚养比只有47%,为什么到了家庭,抚养比却高达250%?
这是因为,抚养比对少儿的定义是14岁及以下,对老人的定义是65岁及以上。14岁-22岁这个年龄段还在上学的孩子们,被归类到了劳动人口数中。60-64岁已经退休的人,也被归类到了劳动人口中。
所以,实际的抚养比,比我们想象的还要高得多。
250%的抚养比,以今天全国上班族的平均月收入来看,是难以为继的。
这意味着,夫妻俩累死累活一个月,可能还不够养活家庭的;而这样的现象还会带来另一个恶性循环,那就是进一步降低年轻人的生育意愿。
现在都养不起,以后还怎么敢生?
那么合理的抚养比应该是多少呢?
我们可以借鉴国际经验。美国的抚养比是50%多,日本如此老龄化严重的国家,抚养比在70%左右。
从这个角度看,我们还看不出啥。
但换个角度,我们就可以看出差别。
在日本,全职太太是比较常见的现象,日本全职太太比例可以占到35%,而美国是29%,我国的全职太太,比例只有24%。
从全职太太的角度来看,美国、日本一个人工作养家的难度,显然要远远小于国内。
而我国,因为少子化和老龄化的原因,以及收入等因素,导致理想状态下,一个人的收入根本无法养活一家人。
而日本,哪怕是如此高的老龄化,也有35%的家庭是全职太太模式,只靠丈夫一个人挣钱,就可以养活一家人。
抚养比高,在未来还会是一个大趋势,它带来的结果,还不仅仅是上班族养家负担重那么简单。
抚养比高的另一个结果,就是养老金问题。
差不多20年后,也就是90开始退休的日子,这个时候我国的人口结构可能会更畸形,劳动力少、年轻人少、老年人多,届时抚养比还会更高,但养老金从哪里来?
年轻人不足,就意味着缴纳养老金的人减少,而老年人增多,意味着每个月领养老金的人变多,一增一减,养老金的存续,是一个大问题。
这是一个近乎难解的题。
眼下唯一的办法,就是放开生育,当然早在几年前,我们就已经放开生育了。所以现在不仅仅是要放开生育,纠正人们过去错误的生育观念,更重要的是,我们还需要奖励生育,以及降低年轻人抚养孩子的成本。
只有这样,才能够吸引更多的年轻人,从而减轻未来的人口负担。
在家庭抚养比250%的局面下,上班族成家成本极高,在生育配套支持上,我们唯有下重金,才能够抓住最后人口生育主力军的“尾巴”。
否则,等到00后成为生育主力军,即便他们的总和生育率高达2.1,但由于00后总人口减少,最终带来的实际效果,也不会太好。
扭转过去计划生育带来的观念问题,是眼下最为重要的一步。
end.
发布于:四川省